关于开展工程训练创新课程(模块)设计竞赛的通知

发布者:陈欣发布时间:2025-03-21浏览次数:11

       一、竞赛目的

       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视域下,为进一步深化工程训练中心教学改革与工程实践创新,在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方面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激发中心教学团队在与时俱进课程开发、技术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创新潜能;同时,增强外语教学能力,培育全英文授课教学团队,提升工程训练课程国际化教学水平,为新时代高素质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竞赛主题
“融合·创新·赋能”——‌工程训练创新课程(模块)设计竞赛

‌       三、参赛对象‌

       工程训练中心全体教师,以团队形式报名,鼓励跨校、跨部门、跨专业协作。

       每队至少3人,指定1名负责人。

 ‌      四、竞赛内容与设计要求

‌       1. 模块选择

       (1)现有课程(模块)优化:如数控、特种加工、快速成形等,可融入人工智能、英语授课等创新特色和亮点。

       (2)新开发课程(模块):可在劳育、美育方面有新探索,特别在人工智能数字化或跨学科融合上有特色。

       (3)交叉创新课程(模块)多模块联动创新设计。

    以上课程(模块)包括公选课及培训课等。

      2. 创新维度

       (1)教学创新:课程内容重构,混合式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体系。

       (2)‌技术创新: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新型工具或智能化解决方案。

       (3)‌模式创新:探索校企协同教学,鼓励企业导师参与,真实项目导入,跨模块联动教学设计。

       3. 成果形式

       (1)教学方案:包含教案、课件(全英文教学教案和课件需提交中英双语版)、学习效果评价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必选项)。

       (2)技术作品:实物模型、加工样件或数字化成果(附技术说明书)(可选项)。

       (3)案例视频:10-15分钟教学实录或教学内容中动画演示与微视频讲解组合,展示创新技术应用或校企合作场景(可选项)。

‌     五、竞赛流程和时间安排

阶段

时间节点

任务说明

报名

2025.3.21-4.11

提交《参赛申报表》

方案初审

2025.4.12-4.18

专家评审设计方案,重点考察创新性和可行性

实践优化

2025.4.19-5.20

根据评审意见完善方案,完成技术作品制作或教学试点运行

比赛答辩

2025.5.21-5.30

现场展示+答辩(6分钟陈述+4分钟问答),评委根据《评分细则》打分。

成果检验

2025.6.2-6.13

优秀案例纳入中心教学资源或推荐参加省级以上教学竞赛。

‌       六、评分标准

       1. ‌创新性(30%):技术或工艺的科学性与时代感,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守正创新。

       2. ‌实践性(40%):方案的可操作性、成果完成度及技术难度。

       3. ‌应用价值(20%):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或具备推广潜力。

       4. ‌答辩表现(10%):逻辑清晰度、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    七、奖项设置

       比赛设一、二、三等奖。优秀作品中心给予奖励或经费资助,获奖成果纳入中心年终个人教学业绩与基层教学组织评价范畴,一等奖者(不超过2人)优先作为教学质量考核优秀入围。

       八、预期成果

       1. 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创新案例,丰富工程训练课程资源。

       2. 推动教学创新竞赛成果转化,优秀项目可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工程创新教学竞赛。

       3. 促进校企合作,打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对接行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适配度。


附件1工程训练创新课程(模块)设计竞赛申报表.docx

附件2工程训练创新课程(模块)设计竞赛评分表.docx




工程训练中心

                                     202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