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与南通市新区学校联合举办“科普阵地探未来,交流通达新世纪”全国科普月活动

发布者:刘红梅发布时间:2025-09-26浏览次数:10

为响应“全国科普月”号召,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9月24日下午,南通大学与南通市新区学校联合举办“科普阵地探未来,交流通达新世纪”主题科普活动。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新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顾文书,党支部副书记戴寅出席活动。活动由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刘红梅主持。

华亮在开场致辞中,首先对新区学校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深刻阐述了科普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方面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有责任将优质资源辐射至基础教育阶段。他特别寄语同学们,希望通过此次沉浸式体验,不仅能近距离感受现代科技尤其是工程制造领域的魅力,更能在心中埋下热爱科学、投身建设的种子,科技报国,也为国家“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贡献智慧。顾文书在讲话中指出,感谢南通大学提供宝贵的研学平台,并鼓励同学们珍惜机会,用心观察,积极思考,在未来学习的道路上勇于探索。

活动中,新区学校的孩子们在工程训练中心老师带领下,参观了工程训练中心各实训场地,近距离了解现代工业制造的基本流程和设备,对大学里的“工程师摇篮”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随后,孩子们分组开始了奇妙的科技探索之旅。

在3D打印技术区,指导教师带领孩子们学习使用3D建模软件设计各类交通路障模型。从数字模型的构建,到切片软件生成三维指令,再到打印机层层堆叠将创意变为实体,孩子们完整体验了从“想法”到“实物”的数字化制造流程,也通过亲手创造加深了对交通安全的认知。在激光内雕技术区,一道精准的激光在晶莹剔透的水晶内部勾勒出精美的图案,引得阵阵惊叹,老师的讲解让大家明白了光学校准与能量控制的科学原理。智能科技互动区更是人气高涨,由工创赛获奖大学生“大小牵小手”,为小学生们讲解他们亲自研发制作的智能小车如何灵活地完成避障、循迹等任务,精彩的“重走长征路”演示将红色教育与科技实践完美结合。此外,同学们还亲自上阵,体验了虚拟现代加工技术,在虚拟世界中过了一把“工程师”的瘾。活动现场充满了好奇的提问声、惊喜的欢笑声和热烈的讨论声,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科学交响。

本次联合科普活动是工程训练中心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将“交通强国” 战略元素融入创新实践环节,不仅为小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前沿科技的窗户,更搭建了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坚实桥梁,为弘扬科学精神、培育未来创新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及新区学校师生代表90余人参加活动。

(邵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