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位于南通大学啬园校区,系学校直属单位,占地近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800平方米。中心实行校级管理和主任负责制,由安全综合保障科、教学运行管理科两个行政管理科室和机械制造实训部、智能制造实训部、电工电子实训部、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部四个教学业务部门组成。

中心的功能定位是:紧扣“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理念,以教学为主线,教学、科研、生产和社会服务相结合,探索多元协同工程训练育人机制。中心承担机电类及非机电类各专业学生工程训练教学任务,包括工程通识教育、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及工程创新训练等教学环节。

中心实行全方位开放,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大工程背景,是工程素质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开放性综合平台,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学生课外活动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场所,现为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江苏省省级实践教育示范中心——机电工程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依托单位。

 工程训练中心坚定地贯彻落实学校党政工作要求,细化落实学校“祈通中西,力求精进”校训精神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地以党建带领行政业务发展,在完成“十三五”规划基础上,集思广益,以“安全有序、教学严谨、团结向上、特色鲜明、智慧工训”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推进中心“十四五”规划建设。中心首次提出了工程训练教学三级目录,形成了实训教学大纲下的教学PPT、视频、教案的动态变化,扩充了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库,基本完成实训课表的计算机辅助编排。近两年,中心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混合式实训教学(简称双因实训法)主动应对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教学的连续性与针对性,有效建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格次与国际工程专业认证所需要的教学规范与质量标准,较好地吻合了专业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践环节的需求。

 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党支部,创建“党员之家”、“工训文化展室”、“守规矩讲卫生”疫情防控走廊文化,实行“三会一课”制度化,着力领导带头示范,党员先锋模范,职业规划引领,筑牢师德师风与意识形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谈心交流”等工作,促进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党建推动教学业务成效显著,学中做,做中学,理实结合,项目化实训教学内涵不断丰富。金工基础实训与FMS现代制造相结合,物联安全实践教育全过程应用于工程认识和工程训练中,初步形成双语实训教学模式;青老结对、机电融合、赛教融合,师生竞赛成绩挤进省第一方阵,成功举办全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省智能制造实训教学现场研讨会、全国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研讨会,智能轮椅作品不仅获得全国第九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全国最具人气奖,而且是江苏省大学生轮椅竞赛项目设置的发源地。中心连续三年晋升3个高级技师、3个实验系列高级职称、1个校优秀共产党员、3个校优秀教育工作者、15人次获得年终考核优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论文发表数、专利授权数、科研项目数较往年翻番。20225月,倡议组建跨区域工训党支部共建联盟,主动向985211高校工训第一方阵学习,搭建工训守正与创新交流平台,畅通职工交流学习通道,形成同向同行同发展。现在,工程训练中心有2名教师分别担任省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理事,1名教师担任省劳动教育研究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名教师担任南通市工业旅游协会常务理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已经成为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党政干部和教师需要不断真抓实做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实践教学必须回答的课题。近期,教育部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劳动教育进课堂,同时提出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大学生言行中,开展好大国工匠精神教育,厚实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工程训练中心正在积极实践,探索将传统文化、美学、工程艺术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新方法,建设工程艺术文化走廊,培育木刻版画实训室等等,吻合了未来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目标。全国工训教指委副主任、清华大学工训中心主任李双寿、原江苏省金工协会理事长东南大学工训主任张远明在2021年分别为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题词“新时代,新工训,新贡献”、“工训铸匠才”。

         “青年强则国强”,工程训练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实践和创新教育定位,坚持新工科教育改革方位,守正创新,奋辑争先,为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